4月6日,廈門大學為在校生和校友備下了6萬份免費午餐。在校慶日招待大家,這是廈大的傳統(tǒng),90華誕當然不能破例。
這個小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廈門大學“愛學生”的大傳統(tǒng)。從上世紀20年代陳嘉庚先生散盡家財辦學,到上世紀30年代薩本棟校長為學生鞠躬盡瘁透支健康;從上世紀50年代王亞南校長用翻譯《資本論》的稿費設立專用基金為貧困學生添置冬衣、棉鞋,到現(xiàn)任校長朱崇實傾心為學生辦實事……
大至教書育人,小至生活瑣事,廈大都用心去關注。愛滲透在學校每一個角落,潤澤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很多人稱廈大校園為“最美麗的校園”,稱廈大學生是“最幸福的學生”。
是老師也是朋友
“我家兩年來已請來了300多名學生,和他們探討社會熱點問題,交流為人之道”
經(jīng)濟學院2008級本科生劉岳曦清楚地記得選修《海洋科學入門實驗》課的情形:“一個學期下來,我對火山巖石、海洋生物等知識有了新的了解,還體驗了解剖墨魚、出??疾斓炔灰粯拥纳险n方式?!?/P>
在這門課上,經(jīng)??吹轿目坪屠砉た茖W生共同討論的場景。能這樣“大跨度”按興趣選課,緣于一項教學改革:2008年起,廈大“打破選修、必修界限”,學生可以選修學校的任何一門課程,原來的200多門選修課變成了2000多門。廈大教務處副處長呂子玄說:“如今選課是‘必修中有選修,選修中有必修’?!?/P>
2004年始,廈大取消了職稱評定,實行崗位聘任制。學校規(guī)定:凡60歲以下的教授,每年必須給本科生上一門主要課程;對55歲以上的教授和副教授,科研上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對教學有要求,達不到要求的教師不能聘用。
本科生導師制也讓學生們受益匪淺。公共事務學院的劉祺在導師陳振明的指導下,參與了國家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化學化工學院的李清彪老師則被學生親昵地稱作“彪哥”,一名學生給他留言:“因為彪哥,我們愛上了化工專業(yè);也因為彪哥,我們不會離開化工專業(yè)?!?/P>
在廈大,處處有課堂。我國教育學界泰斗潘懋元教授已屆耄耋之年,他家的“學術沙龍”聞名遐邇,每星期六晚上準時“開演”,20余載雷打不動。沙龍是漫談式的,從學術探討到社會動態(tài),幾乎無所不談。參加沙龍的同學們都感覺到學術沙龍也有“家的溫馨”。潘先生說,教育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
這種家庭式的學術沙龍在廈大已經(jīng)蔚然成風。廈大老教授協(xié)會與學生社團共同舉行“走進老教授之家”活動。協(xié)會挑選一批熱心教書育人的退休教授志愿者近20人,把學生請到老教授家里做客。兩年多來,已有600多名學生從中受益。該會副會長、歷史系教授孫福生年近八旬,他說:“我家兩年來已請來了300多名學生,和他們探討社會熱點問題,交流為人之道。”
廈大校團委從2009年開始主辦“名師下午茶”,由學生開名單,邀請自己喜愛的老師來座談,每月一場,場場爆滿。廈大校園里還有許多咖啡廳,形成了獨特的“咖啡文化”。經(jīng)??吹竭@樣的場景:教授們帶著自己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泡在咖啡廳,談學問,談人生,所謂“朋輩教育”也就蘊含其中了。
用魅力延攬人才
“回到母校,最重要的是廈大待我的那份真誠”
高質(zhì)量的教育源于高質(zhì)量的師資支持。秉承著“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和理想,廈大走過了90個風雨春秋。90年間,廈大用魅力延攬人才,用胸懷接納人才,至今在校園里還流傳著許多佳話。
洪永淼,廈大經(jīng)濟學院院長、王亞南經(jīng)濟研究院院長,美國康奈爾大學經(jīng)濟學系終身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談及“落戶”廈大的原因,他說:“首先我是廈大學子,最重要的還是廈大待我的那份真誠!”
洪永淼是廈門本地人,2002年,他的父親在廈門生病住院,洪永淼無法隨身服侍。學校領導打電話給醫(yī)生,詢問病情并叮囑悉心照料。老人辭世,學校派車派人料理后事。
2005年,廈大決定將國家撥給“985工程”二期項目的2000萬元悉數(shù)投入“王亞南經(jīng)濟研究院”的建設。朱崇實校長力邀洪永淼出任該院首任院長。5年過去了,“王亞南經(jīng)濟研究院”成績斐然。2009年12月,該研究院申報的“計量經(jīng)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正式獲批,這是全國首個文理交叉的經(jīng)濟學科重點實驗室,提升了廈大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科的實力和國際知名度。
李寧,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終身研究員,國際公認的重液態(tài)金屬冷卻技術和材料領域的帶頭人之一。2008年,他回國度假,廈大校領導就該校能源學科的發(fā)展虛心向他討教,介紹福建核能開發(fā)利用前景,并向他發(fā)出了執(zhí)教邀請。2009年2月,李寧從世界頂尖的美國國家實驗室辭職回國,作為特聘教授走進廈大,出任廈大能源研究院院長。
5年來,廈大已引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成就獎”獲得者1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40人?!耙M人才挑大梁。”廈門大學人事處處長林培三說,“我們引進人才組建團隊,培養(yǎng)出一大批中青年教師,發(fā)揮了學科建設上的優(yōu)勢?!?/P>
充吾愛于無疆
“在每月的‘校長早餐會’上,校長邀請20名同學共進早餐,聽取學生的意見”
“充吾愛于無疆”是廈大學生最喜歡的一句校歌歌詞。對于學生的愛,滲透在廈大的每一個角落。
在每月的“校長早餐會”上,朱崇實校長邀請20名同學共進早餐,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參加,聽取同學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在“鼓浪聽濤BBS”上,朱校長也是著名的“潛水員”。學生們頻發(fā)“朱校長請看過來”的帖子,反映問題。對于這些意見,朱校長都會安排盡快處理,有的還親自解決。
這樣的“貼心”隨處可見,哪怕是學生吃的米飯,喝的開水,甚至是廁所用的手紙。物價上漲,廈大決定讓所有學生都享用免費米飯;學生宿舍“熱得快”屢禁不絕,學校了解到原因在于學生喝水不方便。于是,廈大在學生宿舍、圖書館、教學樓等地設置飲水機,提供免費礦泉水;有外籍教師提意見,廈大的校園很漂亮,可是廁所的衛(wèi)生狀況“不敢恭維”。廈大花錢改造包括學生宿舍在內(nèi)的所有舊廁所,安裝馬桶、感應式的沖水器等,還在所有廁所放置衛(wèi)生紙。
有學生提意見說,校內(nèi)實訓條件不好,影響了實踐能力的提高。于是廈大耗資5000余萬元建立了大規(guī)模、綜合性的教學實習實訓基地,設置了機械加工、先進制造、電力電氣、電子技術、生物技術等5個實訓中心。
廈大還一直堅守“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承諾。為了讓家庭貧困學生有尊嚴地得到幫助,廈大特設了“迎新應急補助金”。新生入學,輔導員通過觀察衣著和暗訪了解,認定貧困生并有權決定提供應急補助金。貧困生無需申請,就會發(fā)現(xiàn)校園卡上“憑空”多出三五百元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