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發(fā)生后的那段時間,到了晚上10點,已經鉆進被窩的北京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柳和凡經常會突然起床。
“姥姥,你把兩個箱子放到衛(wèi)生間門口了嗎?”她通常會問。姥姥回答道:“放好了。”可小女孩不放心,她掀開溫暖的被子,下床要去看個究竟。她姥姥和媽媽幾乎齊聲命令她趕快回去,小區(qū)供暖剛剛停止,室內還相當冷。
和凡關心的紙箱子,一個盛著各種餅干、蛋糕和干果,另一個是盒裝牛奶、瓶裝飲料和礦泉水。女孩在電視中看到中國南方和日本發(fā)生地震,這兩個紙箱是她為地震準備的。
從父母那兒和凡得知日本民眾防震做得好,挽救了不少生命。她父親還說家里的小衛(wèi)生間是地震時最好的庇護所,如果被困在倒塌的樓房里,等待救援時最好有食物和飲料,還有手電筒、口哨、收音機等必需品。
柳和凡的父親更關心學校的狀況,因為孩子們整個白天都在那兒。學校的板式教學樓未必有塔樓那么抗震,但樓層不高,沒有電梯,學校的操場空間也大,假如訓練有素,孩子們應該有較大的逃生機會。
北京《法制晚報》三月下旬對首都四個主要城區(qū)的50所小學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學校在過去三年里沒有舉行過地震演習,其中,57%的學校說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其余的學校表示有意向,但不知道該怎么做,或者說學校的硬件做不到。
西城區(qū)官園小學一位德育老師說,學校一直想進行防震演習,但苦于沒有統(tǒng)一教材,有的書上說地震時應該躲到課桌底下,有的專家卻說那不安全,應該找房子的三角區(qū)躲起來,不知道該聽誰的。
調查發(fā)現(xiàn)40%的受訪學校至少組織過一次地震演習。這些學校說他們主要靠自己設計演習內容,教師們通過看書自學、看宣傳片或者是外出聽講座來獲得專業(yè)知識。
北京市教委學校后勤處處長張龍在最近一次電話采訪中說,北京市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安全教育的教科書?!巴ǔS幸粋€章節(jié)是關于地震的,”張龍說。他承認沒有專門為地震準備的教科書。
張龍說關鍵是培訓合格的師資,提高學校組織者的專業(yè)水平。一項精心設計的演練應該考慮到一般性安全問題,同時有特定針對性。演練的實施應注重效果,真正使參加者獲得應對緊急情況的技能。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學校管理處處長俞偉躍在接受采訪時說,有好幾門學科,如科學、地理、公共安全和道德與社會,都講到地震知識和應對措施,這方面還有一些專門發(fā)行的光盤或專業(yè)網(wǎng)站。
“地震教育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一個有機部分,”俞偉躍說:“我們的工作是計劃好的,最近的地震對我們沒有很大影響?!?/P>
按照計劃,中國的中小學每年至少要進行三次安全教育,分別在3月底、5月12日和11月9日。
北京地區(qū)歷史上沒有發(fā)生過大地震。然而,中國好幾次大地震發(fā)生在離此不遠的地方。
幾年前中西部地區(qū)的大地震造成大量的學校傷亡,痛定思痛,中國于2009年啟動一項為期三年的工程,全面檢查和加固各地的中小學建筑。北京也這樣做,主要利用寒暑假期進行,雖然這里的學校建筑質量相對較高,而且歷史上這個地區(qū)是比較安全的,但政府不想冒任何風險。
現(xiàn)在,柳和凡已經回復到“3·11”日本地震前的狀態(tài),也忘了那兩個紙箱子了。但她的父親認為,前些日子的經歷給孩子留下了一點東西,如果以后遇到地震,她至少心理上該有所準備。
“這比什么也沒有強?!绷头驳母赣H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