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婷综合色_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_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address id="jrmla"><var id="jrmla"><strike id="jrmla"></strike></var></address>


    1. <pre id="jrmla"></pre>
      <pre id="jrmla"><tt id="jrmla"><rt id="jrmla"></rt></tt></pre>
    2.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市特大暴雨 受災群眾被妥善安置

      9月1日,在福建莆田五中受災群眾安置點,受災群眾在教室內休息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莆田市特大暴雨 受災群眾被妥善安置

      9月1日,在福建莆田五中受災群眾安置點,來自江西的4歲災民胡紅芹(右一)在教室內吃到熱乎乎的晚飯。

      當日,受“南瑪都”殘留云系影響,福建莆田市境內突降特大暴雨,暴雨引發(fā)莆田市嚴重的洪澇、山洪、滑坡等災害。莆田市受災群眾達37.3萬人,目前,福建莆田災區(qū)被轉移的災民得到妥善安置,當地政府為安置點災民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資。

      受“南瑪都”殘留云系影響,福建莆田市境內突降特大暴雨,引發(fā)嚴重的洪澇、山洪、滑坡等災害,主城區(qū)被淹近半。據初步統計,莆田市共發(fā)生地質災害27處,倒塌房屋305間,受災民眾達37.3萬人。

      1日晚,當中新社記者進入莆田市被淹主城區(qū)時,雨還在斷斷續(xù)續(xù)地下著,洪水已基本退去。來自江西樂平的受災民眾劉家濤一家六口,住進了設在莆田市第五中學的臨時安置點,吃上熱騰騰的米飯。

      在通往安置點的一個斜坡上,淤泥、雜物隨處可見,墻上留下洪水來襲時半米多高的水痕。由8間教室改成的安置點內,受災民眾領到了基本生活用品:床板、床單、草席以及水、干糧等。晚餐是兩葷一素,有糖醋肉、胡瓜炒肉絲,還有炒青菜,對于長期在莆田打工的劉家濤來說,“吃得不比平時差!”

      城廂區(qū)為莆田市區(qū)受災最重地區(qū),莆田五中的臨時安置點也是主要受災安置點之一,接收來自城廂區(qū)霞林、龍橋、鳳凰山3個街道的360名受災民眾。

      “沒想到水漲得那么快?!闭勂鹚疄陌l(fā)生時的情景,劉家濤記憶猶新。當他喊醒家人準備到地勢較高處暫避的時候,發(fā)現鄰居家水淹最深的地方已沒過胸膛,部分棚屋轟然倒塌,棚屋區(qū)附近的鯉魚山還發(fā)生塌方險情。

      據統計,1日2時至14時,莆田市城廂區(qū)降雨405毫米,雨量最大;瀨溪站最大1小時降雨量達149毫米;東圳6小時最大降雨量312毫米,為1960年以來最大,頻率超百年一遇。

      為保障民眾生命安全,當地警方逐戶通知,鼓勵受災民眾投奔親戚或盡快前往安置點。城廂區(qū)民政局副局長林榮聰告訴中新社記者,安置點接收的受災民眾90%以上來自外地,他們大多租住在老舊的棚屋區(qū),由于連日大雨,一些房子還受到雨水浸泡,成了危房。從9月1日上午開始,各街道辦事處就陸續(xù)將受災民眾送到安置點,中午緊急調配了面包、礦泉水等應急物資。

      9月1日也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莆田全市中小學卻因災全面停課,本應到學校報到的一年級新生陳鵬亮卻不得不與父母呆在臨時安置點。父親陳東升告訴記者,由于水漲得快,人走得急,幾乎沒有從家里帶出任何東西,希望能早點返家,找個新的地方住,讓孩子及時上學。

      林榮聰表示,下一步,各街道辦事處將對房屋安全進行全面排查,對房屋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的災民,政府將予以集中安置,并積極幫助其找到新的租住地。

      責任編輯:李牧晨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幼高專學子暑期赴尤溪三下鄉(xiāng)實踐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