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每天養(yǎng)育孩子的那個人才有權為孩子的日常事務做決定
我們必須知道,只有那個每天花14個小時和孩子在一起的人才會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那些理想主義者通常是和孩子在一起時間很少的人:工作的父母、朋友、親戚、醫(yī)生、育兒專家,他們總是告訴你一大堆理論??上У氖牵麄儧]有每天和你在一起,聽到孩子每天說20多次“不”,好不容易說一次“好吧”,他們認為你太縱容孩子,但是如果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我們就應該采取實用主義的做法而不是理想主義。什么可行就用什么!即使在漫長的一天的最后一丁點兒時間里,你態(tài)度軟化了,也不要太自責。
5.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育兒的世界里沒有“完美”這個詞。你的方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行,你就是一位優(yōu)秀的家長。
6. 誰開始,誰結束
你自己要懲罰你的孩子,卻讓不情愿這樣做的配偶去執(zhí)行,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父親要小孩罰站,然后自己要出差兩天,你認為這個時候要媽媽去執(zhí)行這個懲罰公平嗎?如果父母離婚了,住在不同的地方,不要指望另一方去執(zhí)行你制定的懲罰措施。
7. 如果可能,在你們還沒有孩子之前就應該在一些核心問題上達成一致
當你結婚或懷孕時,你和配偶就可以討論一下你們認為育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試著找出三點你們共同認為重要的方面,分享并執(zhí)行。在我的家庭中,我和丈夫都認為重要的有:1)不許打人;2)無論年齡如何,不能有粗魯?shù)男袨?3)我們決定自己帶孩子,而不是送到外面的托管機構。你們的家庭對于養(yǎng)育的重心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找出三點你和你的配偶都認為是很重要的。
8. 支持配偶的管教并不意味著贊同
你可以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但是要支持配偶的選擇,這樣做并不會減低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關鍵在于支持,而不是統(tǒng)一。真誠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并不像你爸爸那樣認為熬夜是不允許的,但是他的想法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意見,你最好現(xiàn)在去和他商量一下?!?/p>
當育兒觀念截然不同時
父母需要彼此溝通、互相支持,然后決定這件事對誰來說更重要,由那一方來以大家都需要的方式解決。
親子關系是一種線性關系,如果家長認為親子關系是一種三角形的關系,那就麻煩了,因為孩子們會觀察夫妻之間的關系,然后決定可以向誰施壓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如果家長在育兒方面是獨立的,那么孩子就很難找到一些灰色地帶,并導致夫妻之間的不和。
夫妻一方并不負責另一方和孩子的關系。如果一方希望和孩子有更緊密的關系,他/她就必須自己為這段關系去努力。有個媽媽就對我說:“他爸爸和我在親子關系上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和我倆之間的關系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事情他們會去跟爸爸講,有些事情他們只會跟我講?!?/p>
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使用懲罰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子女,那么當他的子女不再向他敞開心扉的時候,他就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讓另一半變得跟他一樣的嚴厲。盡管夫妻雙方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是我們的傳統(tǒng)習慣,但是這種觀點需要改變。父親看到母親太過于寬容,就會傾向于較為嚴厲;或是說父親經(jīng)常出差,母親就會對孩子特別寵愛來彌補父親不在的時光。這是人們經(jīng)常會有的行為模式。但是如果這種互補過于明顯以至于失去了平衡,那么夫妻就應該找個時間單獨談一下,看一看怎樣解決當前的情況。
在孩子面前指責配偶會對所有的人造成傷害。通常情況下,行為是教導對方育兒方法的最好手段,研究表明,父親大部分的育兒方法都是從母親那里學來的。孩子看到父母之間有分歧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是一方總是妥協(xié)另一方就可以了。彼此尊重、平等地去溝通解決問題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因為這就是他們將來和自己配偶關系的藍本。條條道路通羅馬,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所有的決定都可以重新考慮一下。當和配偶的關系太過緊張時,可以先自己冷靜一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