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應用益生菌會對人體構成潛在的危害。醫(yī)學研究證明:人體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產(chǎn)品,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人體腸道便會產(chǎn)生依賴性,醫(y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癥”。而人體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賴癥”,終生都將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產(chǎn)品來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tài)。
一些醫(yī)學專家還提出:益生菌的過度使用可能成為孕育“超級病菌”的新溫床。由于許多乳酸菌對抗生素具有多重抗藥性,透過與病原菌的共同生活、接觸,很可能將自身攜帶的抗藥性基因傳遞給病原菌,使之獲得抗藥性而成為“超級病菌”,導致感染時可能無藥可醫(yī)。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包括影響醣類與脂肪的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調等等。
美國衛(wèi)克佛瑞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醫(yī)學院小兒科阿菲納許?雪提(AvinashK.Shetty)博士研究團隊所發(fā)表研究中指出,雖然益生菌在正常健康的人身上或有益處,如有助減緩兒童腹瀉疾病,不過像免疫不全、免疫低下患者,或者極度虛弱的人在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感染風險,益生菌很可能留在血液中,進而引起敗血癥、心內膜炎等疾病。
最好的方式就是母乳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是一個有菌喂養(yǎng)的過程,因為乳房的乳管中含有正常的益生菌群,通過母乳喂養(yǎng)可以將正常菌群傳給孩子,讓孩子盡早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同時母乳中含有雙歧因子,雙歧因子在母乳中的低聚糖(即為益生元,母乳中的低聚糖大約有100多種)作用下,生成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不但定植在大腸中,而且能夠迅速繁殖起來。這些益生菌通過酵解乳糖和低聚糖其代謝產(chǎn)物為酸性物質,可以起到制約致病菌的作用。同時母乳中的低聚糖還可以與腸道致病菌競爭腸上皮粘膜細胞的受體,并對致病菌產(chǎn)生的毒素起直接抑制作用。對于不能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最好選擇富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低聚糖又稱益生元,可以起到調整腸道菌群微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例如低聚果糖可以起到增殖雙歧桿菌的作用。。
食品多樣化,注意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的攝入:如含麩子比較多的麥粉、粗糧、薯類、豆類、蔬菜和菜苗、水果、魔芋、海藻等植物性食品,這些食品富含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和發(fā)展、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不要過多攝入動物性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不含有的膳食纖維和低聚糖,而且過多食用高蛋白的飲食可以促進腸道腐敗菌的生長,產(chǎn)生一些有害物質。
正確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死致病菌,同時也是益生菌的殺手,尤其是廣譜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就會殺死了益生菌、破壞了腸道菌群平衡,尤其是濫用抗生素會增強細菌耐藥性,從而衍生 “超級細菌”,使得患者無藥可用,不可治療。因此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一種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沒有明確病原菌可以使用廣譜的,一旦明確病原菌就要選用敏感的窄譜抗生素;輕度和中度感染不建議聯(lián)合用藥;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時就要用夠劑量、用夠療程,不能隨便停藥。
減少不必要的醫(yī)學檢查手段:例如放射檢查和治療也會對腸道菌群平衡造成嚴重破壞。
注意個人飲食衛(wèi)生,杜絕一切可能造成致病菌侵入的環(huán)節(jié)。
在此聲明:此文并不是說益生菌不好,也不是告訴大家益生菌不能用,而是告訴大家應用益生菌有它的適應癥,不能濫用,如果把它當作補藥和保健藥物長期給孩子服用就大錯而特錯了。同時也要提醒家長,即使孩子需要服用益生菌,也要注意益生菌制劑中細菌的數(shù)量和活菌的數(shù)量,而且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經(jīng)受胃酸(強酸環(huán)境) 和腸液(堿性環(huán)境)的腐蝕,結果吃進的益生菌不能活著到結腸,更談不上繁殖了,吃了也是白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