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我陪兒子玩創(chuàng)意游戲
作為一個5歲男孩的父親,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我和妻子各司其職:妻子很喜歡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他一起聽音樂、看動畫片。我和兒子在一起的時候,則喜歡和他玩一些小創(chuàng)意游戲,讓兒子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體會樂趣,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鍛煉了他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兒子最喜歡和我一起玩立體拼圖。每當買來一個新的立體拼圖,我和兒子會先找出一些相應的模塊,一步一步地拼成汽車、火車、輪船等模型,他最得意的一個作品是和我一起拼成的“神舟八號”。
后來這些模型拼熟練了,兒子開始主動打亂模塊的順序,然后創(chuàng)造出有情景的作品,還會和我介紹他的模型功能。有一次,他獨立拼了一個戲臺,中間有一個小人在演戲,戲臺的兩邊和后邊都有臺階,他說:“爸爸,這是我在唱戲,這些臺階是我下臺的時候用的?!彼职阉奈鍌€小人拼在一起:“這是爸爸媽媽和小伙伴在看我!”現(xiàn)在,兒子早就成為拼圖游戲的主角,妻子也對我贊賞有加,她還主動擔當攝影師,給我們父子倆和作品合影留念。
兒子還喜歡和我捉迷藏。我問他為什么喜歡和我玩這個游戲,他說:“和爸爸捉迷藏,特別神秘、刺激,爸爸總會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的確,為了讓兒子找到做偵探的感覺,我可是動了不少腦筋:我會把鞋脫了,放在床的下方,床上的被子弄得拱起一團,好像里面藏了一個人的樣子,兒子會以為我就藏在床上的被子里,但是掀開一看,空無一人。他躡手躡腳地走到一個輕微抖動的窗簾前,拉開一看,哇,原來爸爸藏在這里呀!我告訴他,這一招叫“聲東擊西”——把鞋子脫在顯而易見的位置,是為了迷惑敵人,轉移敵人的注意力,讓敵人以為他一定藏在床上,但實際上他是藏在別處的,這樣他真正藏身的地方就不容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兒子很快就學會了這一招數(shù),還對之進行了“升級”,他把自己的帽子或衣服用衣架撐著,而自己卻藏到了一個秘密的地方。
每天放學,兒子都會讓我和他玩創(chuàng)意繪畫,因為我從不要求他畫得像,每次畫完還會聽他講畫中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兒子逛書店,他看到一本鋼筆字帖:“爸爸,我還沒有這樣的圖畫書呢,給我買一本吧!”我說:“這個不是圖畫書,是用來寫字的本子,你現(xiàn)在還小,長大了再寫?!眱鹤訄猿忠I,我只好依了他。
回家后,兒子端坐在他的小書桌前,叫我們看他“畫畫”。他先用藍色的筆“畫”了兩行字,說這是“水系”,然后用紅色的筆“畫”了兩行,說這是“火系”,又用綠色的筆“畫”了兩行,說這是“草系”,最后用黃色的筆“畫”了兩行,說這是“土系”。兒子“畫”完,抬頭看著我和妻子:“爸爸媽媽,寫字和畫畫是一樣的哦!”我和妻子非常驚奇:如同最早的象形文字來自于繪畫一樣,兒子從繪畫到漢字的過渡,從每一種色彩到色系的過渡,顯示出他身上巨大的潛力!妻子也在一旁稱贊我,因為我一直尊重兒子繪畫的自主性,鼓勵兒子通過繪畫表達想法,兒子才可以擁有如此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作為父親,我較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期望孩子在自由創(chuàng)造中獲得快樂和成長。我和愛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分工不同、思維不同,但我們都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并且互為補充,使孩子在一種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母親說:兒子最愛和爸爸一起“瘋玩”
先生在平時工作中一絲不茍、嚴肅認真??苫氐郊?,和兒子在一起時,卻像變了一個人。和孩子一起打打鬧鬧,像個孩子一樣。兒子很驕傲地和幼兒園的小伙伴說:“我爸爸每天下班都陪我一起玩!”
兒子喜歡和先生玩“打滑梯”,先生坐在沙發(fā)上,伸長腿,兒子爬上去再滑下來,有時先生故意一顛,惹得兒子“啊”地一聲尖叫。兒子特別喜歡先生把他舉得高高的,有時兒子有些害怕:“爸爸,快把我放下來!”我也連說:“你別嚇到他!”先生卻會故意多舉幾次,之后,兒子躺在沙發(fā)上直喘氣,可是沒一會兒卻又求著先生再讓他玩一次。有時兩個人拿著玩具噼里啪啦地一通亂打,先生可從來不會讓著兒子,他總對兒子說:“你得憑自己的能力贏我才行?!庇袝r兒子打不贏就特別沮喪,先生就會鼓勵兒子再比賽一場,在途中設計一下,故意輸給兒子,讓兒子嘗到失敗后再試一次的勝利。
兒子最喜歡的還是先生帶他到處游玩。他兩歲半的時候,我們一家去海南旅游。兒子第一次看到大海,不知道有多開心。先生和兒子在海灘上一起玩沙子,他先是讓兒子壘起大碉堡,和兒子一起用雙手在里面挖大洞、造房間,接著先生又把自己的一只胳膊埋了起來給兒子變魔術。兒子玩得特別瘋,小手上、胳膊上全是泥沙,一高興又抹了個大花臉。
從海南回來后的一天晚上,先生拿回家一大口袋細沙,又找來兒子小時的大洗澡盆,把沙子往里一倒,說:“兒子,以后這就是你的海南島了,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之后,先生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陪兒子在“沙灘”上堆城堡、做游戲。雖然他們經(jīng)常會把陽臺弄得一片狼藉,但這卻給父子倆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我膽子比較小,游戲場里的轉梯我不敢讓兒子玩,有先生在就好多了,他在下面扶著,兒子勇敢地從頭走到尾。市中心大橋人行道是透明玻璃的,我不敢?guī)鹤幼摺T谙壬墓膭钕?,兒子拉著他的手,從一頭走到了另一頭。兒子還對我說:“媽媽,不怕!我和爸爸拉著你的手!”現(xiàn)在,兒子經(jīng)常和我們在大橋上蹦蹦跳跳地穿過。
雖然先生工作繁忙,陪兒子的時間相對較少,可是每次他和兒子的“瘋玩”,都在教給他一點成長的道理,如今的兒子越來越自信、勇敢、樂觀:大膽地和別人主動講話,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時知道讓著別人,有時也能堅定自己的立場,遇到挫折,經(jīng)常說“再來一次”。兒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我想,先生不辭辛勞地陪伴孩子,看到一天天長大的兒子,內(nèi)心也一定是滿足而快樂的。
教師說:父親有原則 孩子才會更獨立
在與幼兒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幼兒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母親大多溫柔慈愛,父親則比較嚴厲,父母雙方也會因此產(chǎn)生爭執(zhí)。其實,在很多父親嚴肅的外表下,飽含著對孩子濃濃的愛意。父親堅持原則的做法,會讓孩子變得更為獨立和自信。
父親面對孩子的哭鬧,比較理性。牛牛是剛入園的幼兒,在一次親子搭積木活動中,牛牛突然大哭起來。我抬頭一看,原來牛牛不小心被積木絆了個跟斗。他一邊哭一邊看著媽媽:“媽媽,抱,媽媽,抱!”一旁的母親趕緊蹲下身子,準備抱起牛牛,牛牛父親卻攔住了她。
過了一會,牛牛停止了哭泣。牛牛父親輕聲問道:“牛牛啊,剛才是不是被積木絆倒了?”牛牛說:“爸爸打積木!”牛牛父親并沒有打積木,而是問牛牛:“牛牛,現(xiàn)在你還覺得疼嗎?”牛牛搖了搖頭。牛牛父親接著說:“你摔倒的時候,壓在了積木上,積木也哭了,現(xiàn)在你不疼了,愿意去幫積木揉一揉嗎?”牛牛走到積木旁邊,抱起它,一邊揉一邊輕輕地說:“不疼了,不疼了……”
牛牛抱著積木走回來,牛牛父親回應到:“我們牛牛真是太棒了!下次要是摔倒了,不要哭鼻子,也不怪別人哦……”牛牛母親告訴我,從那以后,牛牛如果摔倒、磕到,不會再大聲哭鬧,而是站起來,繼續(xù)向前走。
父親更能放開手腳,讓孩子獨立成長。芳芳是中班的幼兒,由于母親的嬌慣,獨立性較差。有一次,芳芳母親因工作的需要,到外地出差。半個月后,她回來發(fā)現(xiàn)芳芳變化很大:早晨主動要求刷牙,吃飯的時候自己拿勺子吃,甚至玩好玩具后,她還會把玩具收到籮筐里。芳芳母親問先生是怎么做到的,芳芳父親很平靜地說:“沒什么,其實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動手,慢慢地累積經(jīng)驗……”芳芳母親很受啟發(fā)。
父親的愛傳遞給孩子的是勇敢、堅強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母親,面對孩子的成長,要向孩子的父親學習,理性面對、放開手腳,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信地成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