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女大學生就業(yè)難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在畢業(yè)生們都在奔波找工作的“就業(yè)季”,女大學生們在求職過程中最大的愿望就是不遭性別歧視。男性女性各有特點,希望用人單位綜合考慮崗位特征,不要一味將女大學生拒之門外,對于優(yōu)秀的人才,應該給予其正當競爭和發(fā)展的機會。
學生論壇
夾縫中的女研究生
剛考取研究生的時候,真的成了寵兒,可到就業(yè)時才發(fā)現女研究生的尷尬境地。求職路上,很多事情讓我憤怒。一些高校招聘輔導員不招女生已經成了“潛規(guī)則”;好不容易盼到有人跟你聯(lián)系說月薪3000元,接著就聲明需要長年出差……
現在面臨畢業(yè)的研究生很多人都在27歲左右,就業(yè)后就不得不考慮婚姻、生育、家庭等各方面問題。已經有男朋友或有家的擇業(yè)時有地域限制;沒有著落的更為著急,女孩30歲真是離“剩女”很近了,身邊總有人提醒你該成家了。畢業(yè)一到兩年結婚、生子,還處在最佳生育年齡內,可有幾個單位樂意上來就將6個月的工資白白給你?
真有一心干事業(yè)的,熟練掌握相關業(yè)務知識至少也需要一兩年時間,等休完產假后才發(fā)現所有的東西都要重新梳理一遍。還有一些為了避開這些麻煩選擇在讀研期間結婚生子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我有幾個師姐最終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選擇了在家生孩子。
國家對大學生就業(yè)非常關注,可是我親身體會到夾縫中生存的女研究生就業(yè)更難。女研究生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難以忍受的求職經歷
我是一名重點大學的大四女生,現在正處在水深火熱的求職中。大學生就業(yè)難,女大學生就業(yè)更難,這話一點不假。
因為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所以我讀了新聞專業(yè),找工作也專找新聞單位??墒怯龅降臓顩r卻讓我非常不解。很多單位招聘記者,要求的專業(yè)背景五花八門:外語、經濟、中文……卻唯獨不包括新聞。
開始我覺得簡直匪夷所思,難道寫錯了?厚著臉皮上去遞簡歷,人家掃一眼就扔回來了:“我們不招學新聞的?!薄盀槭裁?你們不是招記者嗎?我有兩年多的實習經歷啊?!薄澳且膊灰?,我們就要其他背景的。”干新聞不招學新聞的,讓我們學新聞的去干什么?這是我遇到的尷尬狀況之一。
還有一次,京外的《XX晨報》來校招聘,雖然不在北京,但抱著“不放過一個可能性”的想法,我去投了簡歷。結果一個40歲左右的光頭男拿著我的簡歷端詳了半天,我以為有戲,就滿心期待地站在招聘的桌子前沒有離開。誰知那光頭男看看簡歷看看我,突然問:“這照片是你嗎?”
我一下懵了,這是什么問題?下意識地回答說:“是啊!怎么了?”他拿著我的簡歷跟旁邊兩個三十來歲樣子的女人偷偷說著什么,還不時瞥我一眼,竊竊地笑,弄得我非常忐忑。最后他終于說:“你的照片也處理得太好看了吧,人不怎么樣啊!要是你自己處理的,我倒可以考慮要你當美編。當記者可不行,太難看?!?/P>
聽到他的話,我簡直像被雷劈了一樣:誰找工作的照片、簡歷不精心處理一下,我的有那么夸張嗎?他們怎么連對人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招聘方就能這么過分地欺負人嗎?別說你不要我,就是你請我去當報社總編輯,我也不去!跟你們這樣一點不懂得尊重別人、完全沒有素質可言的人一起工作,我嫌丟人!我強忍眼淚一把扯過他手里的簡歷就走,他們還在后面喊:“這么沒有耐性,怎么干工作,長得不行脾氣又差……”我忍了又忍才沒有回去砸掉他們的桌子。
回到寢室大家聚在一起發(fā)牢騷,我們發(fā)現了一個真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遇不到的。聽了大家的遭遇,老三憤慨地說:“QQ上多了,什么企鵝沒見過?神經病見得足夠多了,我們的工作就該有著落了!”哎,女大學生就業(yè)真難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