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者從左到右:馮全科、陳永江、郁永章、林槑、楊紹侃、屈宗長
六教授打假記
——我國首例“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被撤前后
□ 科技部日前以代表著作抄襲為由,宣布撤銷西安交大原教授李連生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我國首例“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被撤
□ 早在3年前,李連生便被同校6位教授實名舉報,但如今才有了相應的處理結(jié)果,其折射的中國學術(shù)界痼疾讓人憂慮
□ 這個靠著連年虧損企業(yè)得出“經(jīng)濟效益”的項目為什么能夠?qū)訉舆^關(guān),最終得到國家級科研獎項?
南方人物周刊報道 2011年2月15日,陰晦天蓋住了西安交大的梧桐長道?!袄像T,恭喜呀!你們終于大獲全勝?!瘪T全科大老遠就瞧見法學系的一位教授在笑瞇瞇地打招呼。
“還沒有全勝嘍。”他眉眼間的幾分驕傲比他的話更早流出。此刻,這不僅是他,也是陳永江、楊紹侃、郁永章、林槑、屈宗長六人真實的心跡。他們要徹底地去贏一個叫李連生的人。
上世紀70年代末,李連生考取著名學府西安交大,就讀“壓縮機與制冷技術(shù)”專業(yè)。以“渦旋式壓縮機”為主攻方向時,他怎么都難料到,由此,他會在二十多年后一度輝煌:因《渦旋壓縮機設(shè)計、制造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及系列產(chǎn)品開發(fā)》這一項目,2003年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二等獎”。再過6年后,他又因此深陷人生丑聞的漩渦。
2011年1月30日,國家科技部門戶網(wǎng)公布:李連生所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二等獎”的推薦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嚴重抄襲和經(jīng)濟效益數(shù)據(jù)不實”。據(jù)《國家科學技術(shù)獎勵條例》 第21條、《國家科學技術(shù)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第92條的規(guī)定,經(jīng)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審核及國務院批準,決定撤銷該獎,收回獎勵證書,追回獎金;并且申明:這是我國第一例“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被撤。
一個匿名舉報者
2005年盛夏的一天,國家科技部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對李連生申報國家科技獎二等獎資料里的渦旋壓縮機產(chǎn)品有質(zhì)疑,認為其產(chǎn)品的自身運行會潤滑油過多。隨即,陜西省科技廳派出兩位專家調(diào)查,其中一名是西安壓縮機行業(yè)里的行家。匿名者后來告訴我,“那次沒能檢查出問題。”
李連生寫了一份成果證明,交大科研處請了馮全科等老師簽名證明。馮記得,他那時并不了解其中情況,但想到大家都是同事,也就簽了。
馮全科與李連生的同事關(guān)系始于流體機械與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簡稱“國家工程中心”)的建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經(jīng)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準,世界銀行貸款350萬美元,以西安交大為依托,國家工程中心創(chuàng)辦了。行政上掛靠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簡稱能動學院)。
馮全科歷任能動學院壓縮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當年也為國家工程中心的創(chuàng)辦出過力。按他的話說:他既是能動學院的人,又是中心的人。
與他年紀相仿的屈宗長則較含蓄,說話多是面帶微笑,輕言細語。他當過交大萬寶壓縮機工程中心的副主任、主任。
盡管馮、屈二人都算是李連生的老師輩——本科帶過李或指導過其畢業(yè)設(shè)計。若干年后,學生卻成了老師的上級。
李連生長期是工程中心副主任,還在能動學院作學科負責人,兼學位委員會及博士研究生指導委員會委員、博導,還擔任過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以及學校人事處處長。
而這一長串頭銜被舉報他的人譏諷為“李連生頭上有七道光環(huán)”,“是科技部鑒定申報材料時被迷惑的因素之一”。
2007年12月,楊紹侃在交大東門彩虹橋旁的校公示欄里,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條信息:國家教育部準備授予李連生“科技進步一等獎”,令他頓生疑竇的是,李所報項目為《往復式壓縮機理論及其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關(guān)鍵技術(shù)及系列產(chǎn)品開發(fā)》。
“他從沒搞過往復式壓縮機呀?這是我很熟悉的專業(yè)?!痹诨厝サ穆飞希瑮罱B侃“感到問題很大”。
楊紹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任交大動力二系(能動學院前身)壓縮機教研室講師、系副主任,后調(diào)入陜西省科委任副主任。1996年退休后回到交大,他也是交大壓縮機專業(yè)的教授。他向校長鄭南寧反映了這件事。鄭南寧隨即讓科研處調(diào)出將李的申報獎項材料,請來校里幾位退休的老教授陳永江、郁永章,林槑,加上馮全科一起研究。
“他們看后,感到問題多多?!?楊紹侃說道。
陳永江副教授,上世紀50年代研究生畢業(yè)后,長期任教于壓縮機專業(yè);七十多歲的郁永章,1957年參與過我國首個壓縮機教研室在西安交大的籌建,后又擔任教研室主任;曾任壓縮機教研室副主任的女教授林槑,是壓縮機氣閥專家,他們可謂壓縮機教研室的元老。
幾乎同時,校方與幾位老教授分別找到了屈宗長——“科研處交給我一些評審材料。而楊紹侃找我,是因為我既搞過往復式壓縮機又搞過渦旋壓縮機。他們兩方都讓我參與評定?!?/P>
他看后斷定:“問題醒目,一些基本概念都沒闡述清楚,越到后面越離譜?!?/P>
“我們是拍案而起!”陳永江年過八旬,性格在六人中顯剛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