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17日,湖南衡陽,南華大學學生伙食管委會的同學在根據(jù)菜的品種和分量進行議價。曹正平、黃朝暉/CFP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質量,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一直為社會各界所高度關注。
記者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從他們的學習、戀愛、消費、擇業(yè)、心理、性觀念性行為以及網(wǎng)絡生活、社會實踐等方面入手,真實地報道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變化,幫助他們在與社會的互動中走向成熟。
面對市場物價上漲,各地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保障高校菜價穩(wěn)定,高校食堂一度成為漲價風潮的“孤島”。但隨著物價持續(xù)高位運行,高校食堂拿什么應對“漲”聲?
學生叫苦:明漲暗漲,真的“漲”聲一片
一碗刀削面從5元變成6元,一份排骨粉從3元漲到3.5元,就連最便宜的土豆絲的價格也悄悄向上浮動了3毛錢……新學期伊始,南京某高校的學生余磊直嘆食堂全面刷新的飯菜價格讓生活成本增加不少:“每天吃飯要比上學期多支出三四元錢,如果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的話,每月伙食費要從450元漲到600元。”但飯總不能不吃,余磊說,同學們要么向家里要求增加生活費,要么盡量減少其他方面的生活開支。秋季開學以來,迫于物價上漲的壓力,不少高校食堂悄悄換上了新的價位表,陡然增加的生活成本讓無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學生直呼“壓力太大”。
菜價雖沒有明顯“變臉”,但在杭州某高校就讀的張雪還是有一肚子話說:“雖然價格變化不大,但是不管是質量還是數(shù)量都嚴重下滑。魚香肉絲里胡蘿卜絲兒多肉絲兒少,炒一鍋素菜撒一把肉片就當葷菜賣?,F(xiàn)在的兩勺相當于過去的一勺半,花和上學期同樣的錢卻吃不飽,還不是一樣的變相漲價?”
明漲暗漲的食堂價格引來學生的叫苦連連,但對漲價的原因,不少同學表示理解:“現(xiàn)在CPI一直居高不下,學校食堂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適當漲價可以理解。但是漲價前還是應該對原材料、菜價的漲幅等加以公示說明,并確定合理的、讓人信服的漲價額度。一聲不吭地悄悄漲價或者降低飯菜質量的做法有點兒說不過去?!?/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