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wǎng)-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wǎng)記者 黃凌燕) 戴上老花鏡、提起鋼筆,穩(wěn)著勁兒簽下名字,盧金鑾終于完成了心愿——將自己死后的遺體捐作醫(yī)學研究。而為了這一刻,他盼望了7年,奔波了7年,等待了7年。5月30日下午,莆田市涵江區(qū)84歲的盧金鑾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寫了捐獻遺體志愿書。
7年來他不知捐獻途徑
盧金鑾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膝下有三個兒女。幾年前,老伴走了,盧金鑾就更加孤獨了,閑來無事,他每天讀書看報。2005年,他在《海峽都市報》看到一篇農(nóng)民捐獻遺體的報道,得知醫(yī)療科學研究很需要遺體做實驗?!靶r候家里窮,是一些好心人讓我完成了學業(yè)。正是這段經(jīng)歷,讓我總想做點回報社會的事?!北R金鑾說,也就是從讀報的那天起,他開始有了捐獻遺體的想法。
然而,盧金鑾先后和高校及醫(yī)院聯(lián)系,表達捐獻意愿,卻都沒有下文。捐獻遺體成了盧金鑾懸在心頭的一件事,轉(zhuǎn)眼過了7年,他還是不知捐獻途徑。
家人紛紛支持女兒還夸他覺悟高
前不久,盧金鑾又從報紙上看到,莆田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不但志愿將來無償捐獻自己的遺體,還動員老伴一起參與。隨后,他通過報社,與涵江區(qū)紅十字會取得聯(lián)系。盧金鑾說,雖然捐獻遺體是他多年來的心愿,但由于此前這事沒有眉目,他一直沒向兒女透露過。當他向兒女提起自己“身后事”的打算時,兒女竟都支持他的做法。
“我大女兒還說,老爸你的覺悟真高!”盧金鑾說,希望能通過自己捐獻遺體,喚起更多人參與公益事業(yè)。在采訪中,盧金鑾的兒子盧少涵說,父親前幾天向他提起打算捐獻遺體的事,他也沒覺得有太大意外,從電視上也看過捐獻遺體的事。盧少涵說,社會在發(fā)展,人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他能理解父親的做法,也支持父親這樣做。
責任編輯:林澤強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飯店內(nèi)從事性交易 嘲笑男子性功能慘遭割2016-10-16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美國公布對臺關稅: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