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某省一級小學的六年級班主任馮老師表示,小小書包承載的卻是教育大問題。書包過多,實際是孩子校內和校外課業(yè)負擔過重的一個表現?!皶拶彙?,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門、學校、家長三方都意識統(tǒng)一,光進行表面、簡單的“書包限購”,卻不真正對學業(yè)負擔減重,又能減去孩子們多少壓力?馮老師說:“如今,教育部門考核學校的一個重要指標仍然是學業(yè)成績,老師轉嫁到學生身上的學習壓力自然也不少,而且現在教育資源還沒有達到很均衡,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好的學校里讀書,于是眾生齊擠獨木橋。為了提高孩子擠進名校的幾率,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以至于孩子的‘包袱’越來越多,在校內和校外都感到壓力很大。要想‘限購書包’,丟掉壓在孩子身上的‘包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家長三方的共同配合。”
兒童文學作家:詩歌反映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呼聲
對于《書包》這首學生作品,兒童文學作家肖存玉表示,《書包》的小作者通過這首詩歌提出“書包限購令”,發(fā)出了小作者內心深處的呼聲,喚起了讀者對當前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思考。詩歌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生動地描寫了幾個不同學習階段書包的功能,隱秘地道出了大人對小學生學習內容層層加碼,使他們壓力越來越大的生存狀況。
肖存玉說:“多年前,我國教育部就已提出要給學生減負,包括書包重量要減輕。當時一個小學生的書包一般都有15斤左右,一個小同學曾經對我說:‘書包壓得我駝著背,伸著脖子,走起路來活像一只蝸牛在爬行?!€有一個同學說:‘尤其是下雨天,背著大包,提著小包,手上還拿著一把長長的傘,就像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P>
在教育部采取的強硬措施下,學校的興趣班被制止了。可是,社會上公立和私立的興趣班像雨后春筍般冒出。尤其是受到特長考級、加分、獲獎,甚至保送名牌大學的種種誘惑。一部分家長并沒有考慮自己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而強行他們參加多種特長班。經過幾年的磨煉,絕大部分同學達不到自己的理想,反而耽誤學校的正常學習而應取得的良好成績。
“我想,我們的家長讀了這首詩歌后,對今后如何引導、激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特長等方面都會有一個新的認識?!毙ご嬗裾f。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