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招生考家長有失公平
孩子無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爹”,但可以靠自己的選擇來改變命運。社會有義務,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改變命運的公平機會。在眾多的機會中,教育公平是核心與基礎,而小學教育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基礎中的基礎。將“爹”的因素納入小學招考,無論怎么解釋,本質上仍難逃“拼爹”的聯想。
是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也是家長、全社會的事情。要一所小學來改變全社會,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但改變家長,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思路。但是,一旦將家長的考試成績計入總分,無論占多大的比例,無論初衷是不是為了“拼爹”,都將一個“個人賽”變成了一個“團體賽”,性質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
6000余名學生參加了考試,可見這所小學的吸引力之強??纪曛?大多數家長表示時間不夠用,也說明家長的考試試題也并不簡單。出生貧困家庭、文化素質低的家庭,孩子的學前教育本身就有可能落后,入學考試本身就有不公平的地方;再考家長,家長的成績計入總分,實際上就制造了第二次不公平。
更加怪異的是,這所學校只表示“家長成績將納入考試總分”,具體是什么“游戲規(guī)則”卻不透明。一場考試,參考之前,就分為了“知情人士”和“非知情人士”,這種考試能夠說公平嗎?
《義務教育法》早就明確規(guī)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蔽錆h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作為武漢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學校,通過考試入學,本身就是違法的。即使通過考試入學不是為下一步收“擇校費”打基礎,不是為照顧特殊人士的孩子立下借口,也打上了深深的應試教育烙印,與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大眾日報/郭文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